北極航道意味著什么
2014-01-08 08:20:27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開拓者
1903年6月16日,31歲的挪威探險家羅爾德·阿蒙森和他的6名船員悄悄登上“約阿號”帆船。帆船在寂靜的午夜離開奧斯陸港口,開始了探索西北航道的旅程。起程完全是倉促的決定:阿蒙森得到消息,如果無法清償債務,債主將把“約阿號”扣留。
在這次探險前,工業革命帶來的科技進步已經極大推動了人類對北極的探索。1819年,英國人帕瑞船長堅持沖入冬季冰封的北極海域,差一點就打通了西北航道。他們在浮冰上走了61天,吃盡千辛萬苦,步行了1600公里,而實際上卻只向前移動了270公里。帕瑞由此發現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事實:北極冰蓋是在不停移動著的—當他們往北走時,冰層卻載著他們向南漂去。1831年6月,著名的英國探險家約翰·羅斯和詹姆斯·羅斯發現了北磁極。1878年,芬蘭籍瑞典海軍上尉路易斯·潘朗德爾率領的國際性探險隊,首次打通了自然條件較好的東北航線。
但是西北航線依然是一個禁區。英國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的遭遇就像一個警示符,令人望而卻步。1845年5月26日,“黑暗號”和“恐怖號”載著富蘭克林和他的128名船員在成千上萬倫敦市民的歡呼聲中從泰晤士河啟程。這次探險是由大英帝國海軍部資助的,兩艘探險船上不僅裝備有當時最先進的蒸汽機螺旋槳(產品庫 求購 供應)推進器(產品庫 求購 供應),在需要時可以將這種螺旋槳縮進船體內以便清理冰塊,還裝備了前所未有的可供暖的熱水系統。它們有厚厚的橡木橫梁以抵擋浮冰的沖撞和擠壓,英國人認為,這種新式的輪船完全可以沖破西北航道上的冰障。
4個月后,富蘭克林的妻子收到了丈夫寄來的第一封信,那是船隊在格陵蘭西海岸托一艘船順便捎回的。在信中,富蘭克林對自己的艱難征程充滿了信心,稱來年夏秋他一定能從堪察加海岸向她遙寄自己的音訊。但此后3年卻音信全無。從1848年起,一共有40多支救援隊涌進了北極地區,尋找那些失蹤的人員和船只,但直到1858年,富蘭克林的妻子自行籌資派出的搜尋隊才在威廉王島費利克斯角發現了探險隊留下的標記。石堆里藏著一個重新封了口的馬口鐵罐頭盒,里面竟珍藏著一份完好無損的航海日志和一份用標準英國海軍報格式書寫的報告。
英國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
今天我們知道:富蘭克林探險隊在1845年7月底抵達了巴芬灣。當時海冰堵塞了巴羅海峽,于是富蘭克林向北考察了惠靈頓海峽。當他航行至康沃利斯島時,冬天將至,探險隊就在德文島西南部的一個小島上設下越冬大本營。但直到第二年夏天,巴羅海峽仍然冰情嚴重。富蘭克林于是決定沿著皮爾海峽,去威廉王島。1846年9月,兩艘探險船又被威廉王島外20公里處的浮冰困住。一些罐頭制品開始變質。1847年,富蘭克林在春天就去世了,他的船員們被迫在冰上挨過第二個冬天。由于食物不足,人們患上了壞血病,陸續有人死去?肆_澤上校決定率領剩下的105人長途跋涉到大魚河口求援。搜尋隊在沿路發現了許多散落的殘骸。在足跡終止處,有一頂帳篷、一把鐵鏟。無人生還。
令搜尋隊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們發現了探險隊的救生艇(產品庫 求購 供應)。它放在一架雪橇上,里面有刀叉餐具、工具甚至梳妝用品,約有50多公斤—這些物品并不是求生所需。直到一個多世紀后,1986年夏天這個謎底才被揭開。一個調查組通過檢查兩名船員尸體發現,他們體內的鉛含量是普通人的5倍。而答案在他們遺留的垃圾中:當年,英國皇家海軍使用了1811年才在美國取得專利的聽裝罐頭技術為船員們保鮮食物,這些罐頭是用鉛焊接(產品庫 求購 供應)的,這最終造成了鉛中毒,損害了船員們的心智,令他們失去了求生的最后希望。
1925年,挪威探險家阿蒙森和他的資助人埃爾斯沃思在嘗試飛至北極點前,于阿拉斯加練習駕馭狗拉雪橇
富蘭克林的失敗卻激發了少年阿蒙森的強烈興趣。1872年,阿蒙森降生在挪威東南部的一個小農場里,家族世代為農,但他的父輩卻和海洋結下了不解之緣。父親最終成為船長,他和3位同輩親屬開了一家擁有22條船的船務公司。
“我15歲時得到了一本有關富蘭克林事跡的書籍,狂熱迷戀上了這本書,它奠定了我的人生軌跡基礎。”阿蒙森在自傳里說,“在對西北航線的探索中,沒人比富蘭克林更加勇敢,我所讀過的一切都不曾像這些文字那樣讓我激動不已。說來也怪,在這些描述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關于他和他的伙伴備受折磨的文字,我的內心有種奇怪的野心,希望自己也能經歷類似的苦難。我義無反顧地決定成為一名北極探險家,更重要的是,我開始為探險家的生涯做準備。從11月到來年4月的寒冷冬季,一旦有機會離開學校,我就會去奧斯陸四周的山區探險,增強我穿越冰雪的能力,強健我的肌肉。”
1897年,25歲的阿蒙森成為比利時探險家德熱爾拉什的南極探險船的大副。1899年從南極歸來后,他得到了挪威科學家、探險家弗里喬夫·南森的支持,開始著手為兒時的夢想做準備。與富蘭克林豪華的大船隊不同,阿蒙森心目中理想的船只必須小巧結實。這一方面是因為阿蒙森要靠自己出資完成這次探險,他只有一小筆可供支配的遺產;另一方面,一只小船只需要一個小團隊,阿蒙森在此后的探險生涯里一再強調,團隊越小越好,這會讓團隊成員感到自己的努力與探險的成功休戚相關。這個團隊只有6個人。
阿蒙森買下的“約阿號”建于1872年,是一艘單桅風帆船,排水量只有47噸。
阿蒙森研究了所有的探險記錄,決定從加拿大大陸和加拿大列島之間穿過。“約阿號”在格陵蘭島的戈德港帶了20只雪橇犬上船,在林普礁補充了食品,并向蘇格蘭捕鯨人購買了燈油。隨后,阿蒙森的船駛過畢奇島,向南進入皮爾海峽和富蘭克林海峽,撞到了隱藏的礁石,幾乎毀掉了舵,輪機艙里著了一次火,還遭遇了持續4天的狂暴大風。到了1903年9月9日,探險隊到達辛普森海峽東側入口,阿蒙森知道冬季馬上就要降臨。雖然海峽內還沒有冰,但他并不急于冒進。他在威廉王島發現了一個小海灣:“這個港灣能夠滿足我們的一切需求。它的入口狹窄,能夠阻止大塊海冰進入。它的內港池又這樣小,任何大風都不會影響到我們。”
這個小海灣后來被命名為約阿港。在這里,阿蒙森度過了接下來的兩年時光。他率領團隊進行了一系列科學考察,更重要的是,他很快和當地的愛斯基摩人打成了一片。他贈給愛斯基摩人一些工業品,他們則回饋了在極地生存的技能和經驗。在此后的探險中,阿蒙森一直穿著愛斯基摩人的衣服和鞋襪。“溫度計顯示氣溫是零下55攝氏度。但我們已經非常習慣寒冷的天氣,它并不會對我們造成多少困擾。”阿蒙森寫道,“我的經驗是,在這樣的冬天,愛斯基摩人的穿著比我們歐洲人的服裝要好得多。羊毛內衣很吸汗,很快就會把外面的衣服弄濕。但如果像愛斯基摩人那樣全都穿海豹皮,并且保持衣服足夠寬松,使得空氣能在幾層衣物中循環,就會好得多。羊毛衣物很容易弄臟,失去它們的保暖性,而海豹皮做成的衣服幾乎不用清洗(產品庫 求購 供應)。它的另一大好處是,在你把它穿上身的第一時刻,就可以感受到溫暖,而且它完全不透風。”
1905年8月13日,阿蒙森決定再次啟程,穿越辛普森海峽。“我們在海上度過了3個星期,那是我人生中最漫長的3個星期—我們孤獨而緩慢地前行,用水砣探測深度,嘗試各種路徑。在辛普森海峽,我們的船只幾乎就擱淺了。”“約阿號”沿著冰川邊緣航行至馬更些島,在這里又度過了一個漫長的冬季,1906年9月才成功抵達了阿拉斯加西海岸的諾姆港,人類對于北極航道400年探索終于畫上了句號。